蘋果日報
(標題)幾分鐘可解決的故障 高鐵竟停擺4小時
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特聘教授郭斯彥說,電子系統雖存有許多無法意料狀況,但搞到全台停駛,「很令人訝異」,其實重開機對系統安全影響不大,只需幾分鐘,高鐵太沒經驗了。聯合報
台日工程師四小時搶修無效下,最後竟然只靠「重開機」一個簡單的動作,就讓系統順利運行。
正系統與備用系統更同時「掛點」,連在場的日籍原廠顧問也無法排除,前後折騰四小時,直到上午九時決定重開機,沒想到這樣就解決了。說真的,我不懂為甚麼記者(喔... 居然還有教授)可以寫出這種話,誰來給我翻譯翻譯.......
《讓子彈飛》真好用...... |
作工程、哪怕只是資訊工程 XD,最怕的就是驚喜了(除非系統能正常運作叫做驚喜 lol)。等等,我要請偉大的記者跟偉大的郭斯彥教授翻譯翻譯的不是驚喜,而是:「什麼叫做解決問題?」
喔對,在繼續寫下去之前,我們得先假設一下,偉大的台灣記者在這兩篇報導當中沒有(太誇張的)誤寫、沒有斷章取義地扭曲郭斯彥教授的言論。畢竟我不是高鐵相關人等、我也不擅長做夢(註:鄉民哏),我的資料來源就是這兩篇報導。
好的,到底什麼叫做「解決問題」?
你花上四分鐘重新開機、系統可以正常運作,這樣叫做解決問題嗎?是的,任何人都無法反駁,這的確解決了「系統要馬上能正常運作」的問題。但是,如果高鐵技術人員在凌晨五點的時候為求解決「系統要馬上能正常運作」而立馬關機重開,那就解決不了「為甚麼系統不能正常運作」的問題——更正確地說,是根本不打算問問題。
我並不是要袒護高鐵,撇開危機處理的部份不談,如果單純鞭「高鐵技術能力很爛、事前沒預料到這個狀況也就算了、居然四個小時搞不定一個問題」,我完全沒意見
很多科學家都會支持這個論調:「問一個好問題比找到問題的答案重要」,或許我們可以拓展成「所有的學問都是從問問題開始的」。有一些
難道表面上沒有問題,就是真的沒有問題?
那我們是不是也不能抱怨市區道路凹凸不平、施工回填都補的坑坑巴巴的?因為表面上沒有問題,反正坑洞是沒了、補到不會有人跌倒受傷就好了,不是嗎?
以「最後還不是重開機」這種結果論的角度去鞭也很奇怪。
雖然我不是搞電子電機的,不過大抵上各領域的 debug 想法應該都差不多。我們可以合理推測那四個小時當中,高鐵技術人員做了很多測試、trial and error、試圖找出癥結點。只要高鐵的技術人員在(我)預期的水準之上,這四個小時的經驗是很寶貴的;畢竟這種錯誤排除 SOP 無法解決的「驚喜」,不趁錯誤發生的當下作檢測,就只能等下一次——誰能保證下一次的「驚喜」不會造成更大的「驚喜」?又有誰喜歡這種芒刺在背的感覺?
即使最後走投無路只能兩手一攤地重開機,但畢竟在過程中可以收集一堆程序數據資料可以事後分析、設法彌補。如果你不浪費這四小時,你就更不可能知道這次到底發生什麼事情。有沒有可能事後又花了 n 個小時 n 個人力去分析、還是分析不出什麼結果?當然有可能,但至少嘗試過、努力過,可以幽幽地說「以人類既有知識無法解釋這次意外」,然後多買兩包綠色乖乖供起來拜。
簡單地說:「直覺認為這個問題無解」跟「經過各種嘗試之後發現這個問題無解」,是完全不同層次的兩回事。至少在這個 case 下,我們不應該只看過程而略過結果。
或著,用更簡單的思維來反推這件事情:難道高鐵高層是白痴嗎?會不知道停機四個小時要折損多少錢、面臨多少公關危機嗎?為甚麼還是讓技術人員去「浪費」這四個小時?別說技術人員了、基本上有用 Windows 的人都知道,遇到問題常常關機重開就解決,拜 M$ 所賜,在這個年代這可是常識啊![無誤]
是的,在這件事情上,高鐵的確有很多可以罵的。從檯面上「技術能力低落、四個小時解決不了問題」、「危機處理失敗,誤班乘客民怨四起」,到檯面下「沒有強力後台,沒辦法壓下公關問題」,這些要質疑要批評,我都覺得很合理
但是,說真的,我(們)應該感謝高鐵有勇氣浪費那四小時,讓我們知道高鐵是願意面對金錢虧損、面對公關問題,來處理一個無關安全的問題(無關安全是記者說的,我無法判斷真偽)。這才是作事情的態度、這才是信任的根基。
四分鐘換來檯面上的平安無事、四小時換來願意正視問題的信任度......
你要四分鐘還是四小時?